|
|
作者:谷裕 选编
索书号:I516.073/2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简介:
《〈浮士德〉发微》组织翻译了德国《浮士德》研究的重要代表性文献。包括:《浮士德》最新注释本的出版前言,研究史概要,新近出版的学术专著的导论,就某个问题、某个场幕的深度解读。文献选择既有经典研究,也有基于新理论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选文作者涵盖德语文学学者、哲学家、神学家、法学家、经济学家、军事学家等,各家分别从本专业出发,分析解读《浮士德》中相应场幕。作者的政治立场、宗教派别、年龄段不同,论证的指向和落脚点也有所不同,可谓《浮士德》研究的精华与荟萃。
|
|
|
《世界戏剧学》
|
作者:余秋雨
索书号:J80/3
出版社:磨铁图书·北京联合出版集团
简介:
《世界戏剧学》是余秋雨首部学术著作,在八十年代的中国,有着开垦知识荒原,开拓国人眼界的重要意义。出版三十余年来广受赞誉,至今仍是中国读者迅速了解外国戏剧理论,系统研读世界戏剧史的必读佳作。全书秉持作者的一贯风格,用散文笔法梳理世界各地历代戏剧理论及名剧作家的观点,笔力遒劲,高屋建瓴,宏大的视野之下浸润着细致入微的个人体验。余秋雨用作家对文字的敏感和一流的表达能力,冲淡了学术的严肃与遥远。书中很多戏剧学理论完全可以当作编剧、小说的创作理论使用,其启发性与实用性甚至比绝大部分千篇一律的剧作书要强。在学术自由、资料充分的今天,一直没有出现一部新的同类著作能替代它的地位。因此,这本书也在告诉今天的青年:比较像样的学术成果,与条件无关,与经费无关,与背景无关。学术,是对身边潮流的一种勇敢抽离,一种逆反回答。学术的等级,只看抽离的力度、回答的品位。一个人,如果能够尽早获得全人类最高星座的审美默契,然后返视自己立足的土地,投入全新的创造,那就是真正的生命尊严。我写这部书的时候,没想到出版。我只希望,写完,厚厚几叠,用油布包起来,用麻绳扎起来,找一个无月的深夜,爬着竹梯塞在屋梁上面。不知今后哪个年月,让后人偶尔发现。记得这部书在新的历史时期一次次获奖的时候,我都断定它很快就会被同类新书追赶、超越、替代。但是,三十年过去,这种情况没有发生。
|
|
|
《大卫·爱登堡自传》
|
作者:David Attenborough
索书号:K835.616/31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简介:
自然纪录片之父亲笔自传 精彩的纪录片,其实是他的一生 乐观、幽默、专业、勇敢、热忱 用生命解说大自然,大卫·爱登堡是英国电视界最具影响力也最受人尊敬的人物之一。26岁那年,他申请到英国广播公司(BBC)工作——在那个时代,指的是为广播节目工作——被拒绝了。不过,有人看到他那份落选的申请信,问他是否感兴趣到电视台工作。他选择了尝试,一干就是六十年,从未离开。翻开本书,听大卫·爱登堡讲述自己的故事,从容优雅,不失幽默。从26岁写到90岁,这本自传记录了大卫·爱登堡对自然世界的热情与致力于理解自然的毕生渴求。“然而,我之所以用这样的方式度过自己一生、而且不愿停下制作节目的脚步,最根本的原因只是,我不知道这世上还有比凝望自然世界并尝试去理解它,更为深刻的快乐。”——大卫·爱登堡 大卫·爱登堡,英国广播公司(BBC)电视节目主持人、制作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自然博物学家,还是勇敢无畏的探险家和旅行家,他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旅行路程最长的人,几乎亲身探索过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态环境。他还被誉为“自然纪录片之父”,制作了“生命三部曲”、《地球脉动》等多部享誉全球的纪录片。1985年,大卫·爱登堡被授封为爵士;2005年,爱登堡获颁皇室功绩勋章。大卫爵士还是大英博物馆和皇家植物园的托管人、皇家鸟类保护学会副总裁和皇家自然保护学会主席。
|
|
|
《记忆未来》
|
作者:[意] 卢契亚诺·贝里奥
索书号:J6-53/2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简介:
本书是20世纪后半叶享有世界声誉的意大利音乐家贝里奥于1993-1994年间在哈佛大学所作诺顿讲座的文稿,全书共六讲。贝里奥在此分享了他宝贵的音乐经验,探讨了音乐作为记忆的本质、音乐时间如何延伸与穿越、遗忘之不可能、音乐作品的无限开放性、歌剧乃可见的音乐,以及诗学与分析的互相贯通等主题,他邀请我们修订或暂时中止我们与过去的联系,去重新发现这种联系正是未来轨迹的一部分。贝里奥对音乐以及体验音乐的方式灵光闪烁的思考,反映了一个音乐家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艺术的当代性实践,也让人得以了解他藏在“音乐折缝中”的创作思路。此外,书中还蕴藏关于其他艺术家的诸多真知卓见。贝里奥才智过人,学识丰富,讲起申克分析法、达尔豪斯和阿多诺的批评理论时游刃有余,谈到他的朋友兼合作者卡尔维诺和艾柯的作品时也是得心应手,举重若轻。
|
|
|
《坚持写下去的勇气》
|
作者:[韩]郑丽蔚
索书号:H05/43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简介:
不能毫不犹豫地写一句话吗? 没有天赋也能出书吗? 作家究竟从哪里获得灵感呢? 对于决心写文章的人们至少都问过不止一次这样的问题。在韩国拥有50万读者粉丝的畅销书作家郑汝佑反问:我们为什么想写作,如何成为长久写作的人呢?郑汝佑穿梭于文学书、人文书、旅行书之间,与读者进行深入交流。本书作者毫不藏私地在书中讲述了自己写文章时的经验与心得, 并分享了精彩、有趣的执笔故事。这本书并非写作课程, 而是激发人们产生不知疲倦地写作态度的书, 作者真切地鼓励人们持续地写作, 彻底改变想写却写不出的心态。无论你是梦想写精彩文章的预备作家, 或因即将结束写作任务而焦灼的作者, 还是只想写几句话得到安慰的人都会因为这本书领悟到写作的珍贵意义, 产生即使不是天才作家也能写文章的自信心,拥有紧紧抓住笔想要写作的渴望。
|
|
|
《人间物语》
|
作者:王龙
索书号:I267/3352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简介:
最好的文字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植物、动物、食物、器物,于人而言,平凡而亲密。高明的人能从中体味到人生的真谛,更高明的人能用优美的语言传递这种发现。本书的作者王龙先生做到了这点——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全书收录76篇精美散文,分四章,分别以动物、食物、器物、植物为题,本书为散文集,共分四章。第一章《世界呵,你看我开花给你看》,以花草树木为主题,表达深刻的人生哲理;第二章《猪的幸福生活》以鸟、虫、犬、猪等为切入点,以调侃而悲悯的语调,揭示人性的丰富;第三章《你是我的菜》写美食,借以展现人情之美、爱情之味、亲情之醇;第四章以器物叙事,读来酣畅淋漓,掩卷令人深思。作者是陶渊明似的人物,大隐隐于市,又多了汪曾祺的生活气息,用他的文字,表现“我是这样子爱着这个世界”;还有些苏轼的智慧,看得开,看得清,如“哪里有什么笼子啊,囚禁你的,正是你自己”。正所谓,人以肉体而生,以精神而活,生活就是人间物语。
|
|
|
《要把读书当回事》
|
作者:季羡林
索书号:I267/4004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简介:
季羡林是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和散文家。一生精通十二国语言。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 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 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本书为季羡林先生散文精选集,主要收录了季羡林一生的读书心得,以其求学读书的早年经历,展现了一代国学大师成就文化事业的精神积累过程,以及在浩淼书海中寻求真知的思想路径。
|
|
|
《学会阅读》
|
作者:李炯炎
索书号:G792/106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简介:
阅读很难?阅读坚持不下去?阅读完后什么都记不住?其实并不是你的意志力和记忆力不好,而是没有找到阅读的动机和方法。 本书作者潜心研究阅读数年,构建出阅读的底层逻辑,并提出了阅读的四大动机模型——消遣、学以致用、精神享受、好奇心,同时给出了高效阅读的方法论,帮助你实现高效阅读。他的这套方法论影响了超过20万书友,帮助他们通过阅读和写作实现了人生价值,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
|
|
《八宝辣酱》
|
作者:汪曾祺
索书号:I247.7/1675
出版社:文化发展出版社
简介:
汪曾祺,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他在小说、散文、戏剧、文论等方面都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先后出版小说集、散文集、文论集、戏剧集约300册,并有著作集被翻译为英文版、法文版、韩文版等。《汪曾祺全集》8卷本(北师大出版社)1993年出版;《汪曾祺全集》12卷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八宝辣酱》是从汪曾祺的全部小说创作中甄选出28部脍炙人口的作品结集成册。在汪曾祺小说中,故乡高邮、西南联大、农科所、京剧院,是经常出现的四大背景。他心怀悲悯与敬意,将温润仁爱、自然通脱的人性优美的光辉,暖暖地弥散于小说中。汪曾祺的中短篇小说,名篇颇多,曲高韵雅,别有格调,其散文化的小说创作,温文尔雅,情趣盎然;他的艺术修养极为全面深厚,既传统又现代,中西合璧,雅俗共赏,有人说他是中国当代具名士气质的文人。
|
|
|
《宿白讲稿》
|
作者:宿白
索书号: K870.4-53/1:2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介:
宿白讲稿(下)收录:《中国古建筑考古》、《汉唐宋元考古:中国考古学(下)》、《张彦远和〈历代名画记〉》,上述讲稿三种系80年代后期及21世纪初,宿白先生为北大考古系本科、研究生开课授业而编撰,晚年整理成书刊行。《中国古建筑考古》指出木结构在我国古建筑中的核心地位并对其重大演化阶段加以梳理,引领了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新方向。《汉唐宋元考古》围绕城址、墓葬、农业、手工业、宗教、少数民族、海外交通等遗址遗迹,勾勒并打通从秦汉到宋元中国考古学的历史脉络。掌握并学会使用重要的古代文献,是从事考古艺术史研究的必由之路,在《张彦远和〈历代名画记〉》中,宿白先生示以轨则。
|
|
|
《谷歌的故事》
|
作者:[美] 戴维·怀斯 / [美] 马克·摩西德
索书号:F279.712/54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简介:
从稚嫩的初创公司到互联网企业巨头,谷歌始终保持着创新、潜力很大和生机勃勃的企业形象。本书完整讲述了谷歌20年背后的故事。谷歌创始人如何运用各种关系获取资金和人才?如何利用原始的计算能力和万事皆有可能的理念,让谷歌成为一座灯塔和一块儿磁石?在“卖不出去”的窘境面前,如何让风投界的两大竞争对手——凯鹏和红杉资本破例共同投资?如何成功摆脱华尔街的掌控,完成谷歌上市?本书作者对150多人做了访谈,其中包括谷歌的竞争者、合作伙伴,谷歌创始人学生时代的见证者,美国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并且查阅了谷歌的相关视频和音频记录,以及数千页公共与私人文档、互联网帖子和电子邮件,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别开生面的谷歌图景:谷歌的午餐究竟有多丰盛;谷歌上市首日,佩奇和布林的表现如何不同寻常;火人节与谷歌有何神秘缘分;谷歌创始人如何在24小时内,强势地从雅虎手中抢回大单;谷歌怎样创造出造富神话……谷歌不是一家传统的公司,在未来也不会是。它正在悄悄进入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充满希望的领域。谷歌才刚刚开始。
|
|
|
《树林里的上帝》
|
作者:史铁生
索书号:I217.2/102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
简介:
《树林里的上帝》共收录史铁生作品共15篇,体裁包括小说、随笔、散文、书信,内容既涵盖《命若琴弦》《病隙碎笔》等脍炙人口的名篇,又涉及《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比如摇滚与写作》等较少见于一般选集的文章,在较为同质化的图书出版市场中别具一格,让读者认识史铁生更为丰富的思想与人生。 本书所录文章中,同名文章《树林里的上帝》借一个小故事探索了不同生命之间的关系,《葵林故事》讲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与“背叛”,《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诉说了一个普通人令人唏嘘的命运,《比如摇滚与写作》以一气呵成的笔法展现了生命的春夏秋冬,《关于〈务虚笔记〉的一封信》《关于〈我的丁一之旅〉的一封信》则娓娓道来,探讨文学与理想,揭示了一个著名作家的创作历程……本书字里行间饱含史铁生对生活的深情、对命运虔诚的思考,以及对人间的悲悯和同情,深邃隽永,感人至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