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35号)文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精神,“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为大学生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培养当代大学生“敢闯会创”的精神。学校定于2023年12月至2024年5月举办第六届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大赛(下面简称“大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大赛目的
(一)以赛促教,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把大赛作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大赛的带动作用,推动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化引领各专业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质量标准,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激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三)以赛促创,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把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本届大赛同时作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的校内选拔赛,在赛事中择优推选项目,代表学校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广东省分赛复赛。
三、组织机构
(一)主办单位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二)承办单位
党政办公室、学生工作部、教务部、科学技术部、广东高明产业创新研究院、校团委、创新创业学院、各二级学院。
大赛下设组委会、组委会办公室、专家委员会。
(三)组委会。负责活动统筹与领导工作。
(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创新创业学院,负责大赛的执行、宣传、推广、沟通、协调、推进等日常工作。
(五)设立专家委员会。由全国相关行业专家和我校往届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作为成员,负责参赛项目评审,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和项目对接。
四、大赛内容
(一)大赛赛道设置
赛事设置职教赛道和红旅赛道,共两个赛道。
1.职教赛道参赛要求参照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职教赛道相关要求进行设置(详见附件1)。
2.红旅赛道的参赛要求参照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相关要求进行设置(详见附件2)。
大赛采用学院初赛、校级复赛、校级决赛三级赛制。初赛以各二级学院自行组织方式进行,校级复赛和校级决赛由校赛组委会负责组织。校级复赛采取网评形式进行;校级决赛采取现场路演与答辩形式进行。
(二)同期活动
大赛期间,将同期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创新创业成果展、202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接洽谈活动。活动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五、参赛要求
(一)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各赛道参赛项目类型详见附件)。
(二)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参赛项目如有涉密内容,参赛前须进行脱敏处理。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三)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或第一指导老师所属学院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院,以校级复赛学院推送名单为准。参赛团队须在报名系统中将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已获往届校赛各赛道金奖或国赛银奖以上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
(四)参赛学生须为我校全日制在校学生或毕业5年内毕业生(即2020年之后的毕业生),不超过35岁(1990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
(五)校赛阶段各赛道每个参赛项目的指导教师要求不超过 5人。如超过5人的,获奖通知及获奖证书只体现在排序前5的指导老师。
六、赛程安排
(一)项目前期培育阶段(2024年12月~2025年2月)
针对前期挖掘的项目和往届培育项目,采用各二级学院推荐和大赛组委会邀请相结合的形式,按照分层次、分阶段、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原则开展项目研讨会和第一期大学生创新创业精英训练营,提高项目质量,提升参赛竞争力。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二)学院初赛(3月28日前)
在3月28日前由各二级学院自行组织初赛,根据初赛比赛结果,遴选出5个优秀项目推送到校级复赛,项目参赛赛道由各二级学院选择确定。请于3月28日12:00前以二级学院为单位将《校级复赛项目推送统计表》(附件3)和5个优秀项目的参赛项目《项目计划书》《网评PPT》发送至大赛指定邮箱(gdzycxcyxy@163.com)。
(三)校级复赛(4月11日前)
根据各二级学院推送的50个项目进行第二期大学生创新创业精英训练营,主要针对项目计划书撰写、网评PPT制作等方面进行培训。各项目于4月11日12:00前将校内选拔赛复赛网评材料发送至大赛指定邮箱(gdzycxcyxy@163.com)。大赛组委会邀请省内专家进行复赛网评,根据复赛网评成绩确定各赛道晋级校级决赛名单。
(四)校级决赛(5月初)
对进入校级决赛团队进行第二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主要针对项目计划书优化、路演PPT优化、路演与答辩技巧进行培训。校级决赛将采取路演(10分钟)+答辩(5分钟)的形式进行,根据决赛成绩决出金银奖获奖项目,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七、大赛奖项和奖励设置
(一)奖项设置
1.本次赛事职教赛道设置金奖2项、银奖4项、铜奖6项;红旅赛道设置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3项;奖项最终设置数量依照决赛项目质量确认,宁缺毋滥。
2.获奖项目团队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分别颁发获奖证书、奖金和项目扶持经费。其中,项目扶持经费用于项目发展和备赛省赛支出,须严格遵照我校相关财务制度支出报销。
3.拟设置优秀组织奖3个,颁发牌匾奖励发动组织工作做得好、成绩优异的二级学院。
(二)奖金设置
八、评审规则
本届大赛职教赛道和红旅赛道项目按照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大赛评审要点进行评审(详见附件4)。
九、工作要求
(一)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大赛影响力。各二级学院要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积极鼓励学生组队参赛,为参赛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做好二级学院初赛组织工作。鼓励教师和符合条件的校友、导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共同创新创业。要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及有关网络平台做好线上宣传发动,确保学生参与大赛的覆盖面比上届大赛有显著提高,并持续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宣传媒介对大赛动态、备赛要点、往届优秀项目介绍等宣传工作。
(二)深入调研,挖掘优质项目。各二级学院要增强前期培育意识,做好项目挖掘工作。依托往年参赛项目培育基础,继续培育往届大赛省赛获奖项目、各级、“挑战杯”省赛获奖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各二级学院要充分调动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已有科研项目教师、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的参赛积极性,以提高青年教师、优秀校友参与度作为拓宽项目来源。
(三)加大扶持力度,助力优质项目成长。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攀登计划”项目扶持政策的基础上,从资金、场地、人员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优质项目的扶持力度。有条件的学院,为优质项目提供项目发展、专利申请和备赛经费支持。整合学院资源,对接校企合作企业,为项目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提供帮扶。对接投资企业,为项目融资提供帮扶。
(四)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联系人。
联系人:谈老师、孙老师。
联系邮箱:gdzycxcyxy@163.com。
联系地址:高明校区图文信息大楼六楼创新创业学院办公室。
粤职院发〔2024〕184号 关于举办第六届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大赛的通知
附件:1.第六届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大赛职教赛道参赛要求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2024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