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峰,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教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广东省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对象,共青团广东省委“灯塔工程”青年导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CSSCI源刊(含扩展版)和中文核心期刊23篇;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结题)、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各类课题共16项。曹峰同志自2009年3月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来,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在教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中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
一、潜心教学,构建“真、新、活”一体的课堂教育话语体系,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曹峰同志一直将“潜心教学、全心育人”作为教书育人的座右铭。为此,其始终以高度的热情投入教学,积极探索兼具深度、广度和温度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全面提升课堂亲和力和学生获得感。经过十余年的摸索实践,已初步形成一种以教学话语创新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通过构建“真、新、活”一体的思政课课堂教育话语体系,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最终达到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目的。具体而言,所谓“真”,即在吃透教材基础上,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用逻辑话语、价值话语和事实话语等阐释思政课的真理;所谓“新”,即结合“90后”“00后”学生特点,用能够纠正“叛逆”和廓清“迷误”的“他者”话语、“逆向”诱辨话语等阐述思政课的理论;所谓“活”,就是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用新时代大学生日常使用的“流行词”“新词”等情感话语阐述思政课的“大道理”。为创新和发展思政课话语,曹峰同志还先后指导学生成立了两个思政类学习实践社团——中山职院思辨社、广东职院思辨社,并一直担任社团指导教师。此外,曹峰同志还主持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创新工作室”的全面运行工作,策划建设以话语创新、话语协同为核心的课程思政“大课”“中课”,打造独具特色的高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创新一体化体系。
“真、新、活”一体的课堂教育话语体系,既“实用”又“管用”,获得了各界的普遍好评和褒奖。一直以来,学生和督导评教一直保持在90分以上。近年来,曹峰同志受邀在全国高职思政课名师论坛、广东及广西高职院校思政课骨干培训班等交流教学经验和作示范教学6次,教书育人事迹被《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专版报道3次。此外,曹峰同志还获得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广东省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市级优秀教师、市级奖教金、校级教学名师、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等10多项荣誉,入选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对象等高层次人才资助培养计划,入选共青团广东省委“灯塔工程”青年导师(全省高校教师代表仅10人)。
二、服务社会,构建“简、达、俗”一体的理论宣讲话语体系,提高社会大众政治认同
在做好学校本职工作的同时,曹峰同志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基层理论宣讲,影响广泛。先后担任中共中山市委讲师团、中共佛山市委讲师团、共青团佛山市青年讲师团、中共佛山市高明区委讲师团、中共佛山市禅城区委讲师团等宣讲团成员。在宣讲实践中,结合社会受众特点和诉求,曹峰同志构建了“简、达、俗”一体的针对性理论宣讲话语体系。所谓“简”,就是用简洁明了的话语阐述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所谓“达”,就是用直达党和国家重大战略、思想本质的话语阐述“大道理”;所谓“俗”,就是用民间通俗的语言(含粤语、客家话等)来阐述“高大上”的理论。近十年来,曹峰同志深入党政机关单位、大中小学、社区、企业、监狱等宣讲年均超30场次,受众超三万人次,内容涉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风廉政建设、基层组织党建等,为提高社会大众的政治认同贡献了思政课教师的应有力量。
由于宣讲得法、实效性强,曹峰同志先后受邀为中共中山市委讲师团、中共佛山市高明区委讲师团等作示范宣讲多次,系列宣讲课程先后被广东省明康监狱、佛山市高明区委宣传部和高明区电视台制作成优质理论宣讲示范课保存和推广交流。
三、回应现实,深化“问题导向”驱动的思政规律探索研究,助力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性,曹峰同志一直坚持以“问题导向”驱动思政研究,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相关问题,回应现实,助力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取得了丰硕成果。2008年以来,曹峰同志围绕“思政课教学话语创新”“中国道路阐释”“理想信念教育”等系列主题,共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CSSCI源刊(含扩展版)和中文核心期刊23篇;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结题)、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各类课题共16项,其中主持的2020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项目“高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创新教研团队”为教育厅立项的第一个“高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创新”主题项目。作为课题组重要成员,其还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排名第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各类教研科研课题多项。
以上教研科研成果获得了同行的普遍认可,曾获得广东省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奖1项,中山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共4项。2篇教学研究论文《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下的大学生政治认同》《“正向话语”讲述与“逆向话语”诱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学生政治认同》被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全文转载、1篇教学论文《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逻辑及实践进路》被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全文转载。
2021年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
广东青少年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行动青年导师
“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