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由中共佛山市高明区委组织部、区经济科技促进局等单位主办,我校商学院、广东高明产业创新研究院等承办的“产业・科技・人才”论坛(第3期)在学校高明校区举行。来自政府、院校、行业协会及企业的300余名代表围绕“2025 新跨越新起航跨境电商出海新征程”主题,结合广东省“双百行动”与“百千万工程”部署,共商跨境电商产教融合新路径,推动校地合作项目落地见效。
政校行企联动,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
作为广东省唯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省域高水平职业院校,学校党委副书记黄志泉在致辞中表示,学校扎根高明区,始终以“专业融入产业、教学融入企业”为理念,依托与高明区共建的广东高明产业创新研究院,累计引进40余个科技创新团队(含4个院士团队),建成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等重要平台,在“双百行动”中持续发挥职教力量。此次论坛作为校地协同的重要实践,既是响应《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更是落实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关键举措。
论坛现场,“开放型跨境电商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高明)”正式揭牌。该中心由高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区“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广职院、深圳“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省跨境电商协会等5家单位牵头,联合12家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企业共同建设,旨在构建“政校行企联动、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制,打造集实践教学、真实生产、技术服务、社会培训于一体的跨境电商生态,为高明企业对接“一带一路”市场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这一平台的落地,标志着校地在 “双百行动”中关于“电商赋能特色产品产业化”“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合作设想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围绕跨境电商出海热点,五位行业专家带来深度分享。广东省跨境电商协会会长林保结合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1.88万亿元(同比增11.5%)的数据,指出广东跨境电商正朝合规化、品牌化、本土化迈进,建议企业依托“双百行动”政策优势,加强与院校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学校商学院院长张明林教授以《贸易战背景下跨境电商产教融合实践》为题,介绍学校联合企业开设的“跨境电商订单班”,通过引入TikTok运营、跨境直播等实战课程,已培养50余名具备“技术+规则”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相关经验正同步应用于高明区农村电商产学研平台建设,助力本地农产品品牌升级。Jumia Global商业总监赵烁、TikTok实战专家李宇峰等分别从非洲市场开拓、社媒运营技巧等角度,为高明纺织服装、富硒农产品等特色产业出海提供了本土化运营策略。
本次论坛紧密衔接《2025年广东省“双百行动”工作要点》,多项校地合作成果集中呈现: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依托广东高明产业创新研究院,2025年计划在荷城街道建设200亩富硒农业科技试验基地,同步推进“水稻无人农场”智慧农业项目,通过电商直播等手段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助力高明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
人才培养提质:“我在高明,我爱高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持续升级。除中高职“三二分段”招生外,进驻高明产业创新研究院的昇宇科技(佛山)公司,与学校商学院、外语外贸学院共同探索新型电商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的订单班、学徒制模式。论坛组织参观的校内跨境电商实训基地,实施从店铺运营到直播带货的全流程实战教学。
平台机制创新:实践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校地合作从项目合作迈向生态共建,未来将联合开展跨境电商企业孵化、国际规则研究等深度合作,助力高明构建“产业带 + 跨境电商”发展模式。
与会嘉宾实地参观了广职院跨境电商订单班实训基地、广东中柔实业控股有限公司、鸿创数字科技产业园等,直观感受校地合作在人才培养、企业服务中的落地成效。高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四级调研员杨忠东表示,政府将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希望以实践中心为纽带,推动数据共享、技术创新,助力更多“高明制造”走向全球。
作为“双百行动”结对高明区的高校,学校将以论坛为新起点,深化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协同,重点推进高明产业创新研究院“一区三引擎”建设(体制改革试验区、科技成果转化引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引擎、乡村振兴引擎),为佛山“环两江先行区”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职教动能。
此次论坛的举办,不仅为跨境电商出海提供了智力支持,更展现了“双百行动”中校地协同的创新活力。随着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运行,政校行企各方将以更紧密的协作,在跨境电商新蓝海中探索“产业、科技、人才”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书写新篇。(一审:叶育旺、冯顺;二审:刘惠娣;三审:王北一;图/新闻中心)
“开放型跨境电商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高明)”揭牌仪式
参会代表参观高明鸿创数字科技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