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 首页
  2. 质量动态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2016年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断与改进报告

2017-05-12


       一、自我诊改工作概述

       (一)体系总体构架

       1.存在问题与主要原因

       (1)诊改前执行的“365”教学质量控制体系监控不够全面。

       (2)原有考核机制已不太适应校内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要求。

       (3)系部、专业自我“诊改”尚未形成常态。

       (4)质量保证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一致性、达成度有一定差距。创新创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5)常态化的诊断反馈平台与改进机制尚未形成。

       2.改进措施与成效

       (1)出台《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

       (2)独立设置质量监控中心,任命质量监控中心主任、副主任,配备专职工作人员2名职数,新增2名专职督,组织修订教师工作评估办法。

       (3)根据整改工作方案,明确了系部2017年开始启动自我诊改。

       (4)制定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立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5)计划推进数据采集实时化、常态化。

       (二)专业质量保证

         1.存在问题与主要原因

       (1)学校启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较晚,暂没建立全面的常态化专业诊改机制。

       (2)质量控制机构11月前未独立设置,外交流与合作基础薄弱,外部专业认证尚未启动。

       2.改进措施与成效

       (1)按照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学校制订了相应方案。专业诊改计划及认证工作已纳入学校专业建设“十三五”规划及教务处2017年度工作计划。

       (2)进一步加强专业对外交流及国际合作育人,引进国际优质教学资源、职业资格标准及专业认证体系,已初步与境外教学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三)课程质量保证

       1.存在问题与主要原因

       (1)课程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结合”职教特色建设,在原有达标、优质、校级、省级、国家级五级课程精品项目建设机制基础上做实课程建设,主要原因是课程要没有建立系统性校企合作机制。

       (2)在推进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上有困难,课程标准的规范性、完备性尚有欠缺,主要原因是从专业教学管理到课程教学管理的范式转化未达到标准化规范要求。

       (3)课程建设尚未建立起“三全”常态化运行机制。主要原因是原有课程的课程质量自主诊断与持续改进尚未健全。

       2.改进措施与成效

       (1)制订学校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校企合作开展专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学分制管理等建设。

        (2)深化“职业能力培养”主线,制定了2017年新开课程的课程标准套表。

        (3)已成立独立的质量监控中心,在校级质量监控中心指导下,逐步形成常态化课程建设及教学质量的诊改制度。

        (四)师资质量保证

        1.存在问题与主要原因

        (1)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科学性有待提高,校、系两级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之间的系统性、一致性不够,规划目标达成度有待提高。

        (2)尚未形成常态化的师资质量保证机制。

        (3)师资队伍的社会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主要原因是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师资队伍的社会服务意识需要进一步激发。

        2.改进措施与成效

        (1)制定了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校、系两级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一致性进行了协调。

        (2)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专门机构,启动师资队伍建设的整改工作,对师资队伍的质量建设、能力提升等进行全面统筹。

        (3)成立了学校学术委员会专门委员会,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提供全面咨询、监督;审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学校人才引进计划,对拟引进人才进行资格审查;对师资队伍建设成效进行诊改,形成常态化的师资质量保证机制。

        (4)2016年通过实施了《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量化考评纳入了部门年终绩效考核范畴,将教学质量、教学改革、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纳入了教师个人年终绩效考核范畴,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水平、稳定性、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高。

        (五)学生全面发展保证

        1.存在问题与主要原因

        (1)学校规模扩大,在校人数激增,素质培养制度不完善;对各系的总体学生工作缺少全面、客观和综合的诊改机制。

        (2)创新、创业教育等工作有待加强;毕业生薪酬不高,原因是学生流动率较高、优质就业岗位不多。

        (3)校园安全设施存在部分隐患。校园内时有机动车辆存在超速行驶现象。

        (4)资助覆盖面还不够全,主要原因是校内奖助学金种类少、同时又缺少企业奖助学金的赞助。

        2.改进措施与成效

        (1)制定了“十三五”规划学生工作子规划,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实践方案;2016年12月起对各系学生工作进行了全面的绩效考核。

        (2)2016年起学院根据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战略,与有资质的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政校企联合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助力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细化毕业生就业管理规定及指标、加强就业观念教育、加强优质企业库建设,引进优质就业岗位招聘。2016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8.65%、平均薪酬3301元、专业对口率77.58%,就业率排在全省高职院校17;毕业生就业满意度逐年提升并高于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连续四年)。

        (3)针对安全大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校领导高度重视,学院加大了校园安全设施建设投入;做好警校联防方面,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学生防诈骗的意识和能力。

        (4)增设校内助学金项目、与企业合作,设立企业奖助学金。形成了完善的资助体系,公平、公正、公开地评审发放资助资金,加大资助覆盖面。

        (六)体系运行效果

        1.存在问题与主要原因

        (1)促进社会资源引入、共享渠道拓展的政策环境还不健全。

        (2)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启动较晚,需要加强学校自主诊改机制,使之促进政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不断优化。

        (3)国际化程度、辐射与影响作用还偏弱。

        2.改进措施与成效

        (1)及时贯彻执行各级政府政策,根据学校实际开展工作,促进政策环境落地。禅城校区艺术系引进行业企业资源,共建14个工作室,老师带领学生开展社会服务。

        (2)学校成立质量监控中心专门机构,加强质量监控和自主诊断,逐步建立学校自主诊改机制。

 

        二、自我诊断与改进报告表

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与自评等级 诊断点 自我诊断意见 改进措施 改进成效 支撑材料
1 体系总体构架 1.1质量保证理念

B

 

质量目标与定位(B)

 

1.学校发展目标定位基本明确。编制了学校十三五规划及相应子规划;但是在“十二五”期间办学区位定位上存在与区域经济不完全相符的情况,主要原因是没有跟上区域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

2.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定位需要创新,基本符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十二五”期间人才培养定位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根据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发展性、创新型、复合型要求,但是,在如何实现发展性、创新型、复合型要求上,但是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没有形成配套的课程体系,原因是师资力量不足,课程有待开发。

3.质量保证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一致性、达成度有一定差距,就业对口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原因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育人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办学条件需进一步改善:2015年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平方米/生)12.17、生均图书(册/生)45.38、生均占地面积(平方米/生)56.70、生均实践场所(平方米/生)5.99、生均年进书量(册)0.70,均未达到合格指标。

1.制定“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定位。

2.根据珠三角和广东省发展规划,根据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战略,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按照产教融合的原则,修订了2017级人才培养方案。

3.成立了质量监控中心专门机构,加强质量监控工作,完成第九届教学督导的换届工作。进一步安排资金完善办学条件。

1.“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定位,达到了科学明确的标准(学校的办学方向定位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2.学校的区域定位是主动适应广东特别是珠三角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置了以纺织服装为重点的8个专业融入产业的专业群(36个专业,60个方向),面向市场,服务地方;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课程体系基本建立。

3.成立了质量监控中心专业机构,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制定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立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2016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8.65%,就业对口率77.58%,就业满意度85.10%。2016年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平方米/生)12.14、生均图书(册/生)43.05、生均占地面积(平方米/生)53.21、生均实践场所(平方米/生)6.24、生均年进书量(册)1.14,有些指标有改进,但仍未达到合格标准。

1.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规划。

2.2017级人才培养方案。

3.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项目文件。

4.质量监控中心任职文件。

5.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

6.2017年学校质量年报。

7.学校2015、2016数据平台。

质量保证规划(A)

 

1.2016年下半年制定了《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相对科学明晰、符合实际,具有较强可操作性。

2.《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制定不久,计划2017年全面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诊改前执行的“365”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在教学质量控制上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监控面不够宽,不能满足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需要。

1.认真领会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加强从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人员的诊断与改进能力的培训。

2.在充分总结原有的“365”教学质量控制体系的基础上,依照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认真编制能体现学校特色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

1.安排了质量监控中心主任带领学校督导、系部主任、副主任、系部督导25人,前往北京师范大学培训中心在湖南长沙举办的“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提升暨教学工作常态化诊断改进高级研修班”,深入学习了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改标准体系及内涵、职业院校教学工作常态化诊断与改进“四大”主要建设任务等。派出学校质量监控中心主任、副主任一行5人前往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考察学习,双方就教学督导的开展、教学质量测评等内部质量监控、质量监控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开展了交流合作。

2.编制相对科学明晰、符合实际,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

学院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
质量文化建设(B)

 

1.师生质量意识较强,对学校质量理念“兴基础、重技术、强技能”的认同度较高。

2.学校质量监控部门“质量监控中心”成立不久,专职的质量保证工作人员还没完全到位,已到位的人员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3.质量文化氛围还不够浓厚,有待进一步宣传提升。

4.学校“365”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实施多年,比较科学有效,基本能实现持续改进,但覆盖面需要依照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进行拓展,质量监控力度需要加强。

1.每学期皆做教学质量评估,包括学生评教,同行评教,领导评教,社会评教、教师评学。

2.招聘专职质量保证工作人员,加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和实施。

3.通过网络、会议、宣传栏等方式与手段,加强校园质量文化宣传。

4.对照教育部、省厅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精神,编制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

1. 2015-2016学年度,评教情况:评教客体(教师)466人,覆盖率100%,评教主体(学生)13749,学生参与比例100%,评教主体(同行)466人,同行参与比例100%,评教主体(校领导)5人,校领导参与比例100%,评教主体(社会)3582人,社会参与人参与比例94.51%。

2.质量监控中心已聘任主任、副主任各1人,校级专职督导3人,向社会招聘质量监控专职工作人员的信息已挂网。

3.派质量保证人员出外考察学习,将于2017年全面启动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校内新闻已挂网2篇,对师生提高质量意识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4.已编制《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

师生质量意识、质量文化理念认同度调查。

 

1.2组织构架(A

 

质量保证机构与分工(A)

 

学校设置质量监控中心,主要负责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质量监控,下设督导室,分学校层面督导组和系部督导组,岗位设置相对科学合理,分工与职责权限明确。 为加强质量监控职能,提升内部质量保证能力,学校专门设置独立的质量监控部门——质量监控中心,将教务处督导办公室教学督导与质量监控职能调整到质量监控中心。 成立了质量监控中心,明确了部门职能分工。配备了质量监控中心主任、副主任。增加了校级层面督导2人。完成督导换届工作。 1.学院、系部设置质量保证机构的文件。

2.质量保证机构岗位设置、分工、职责权限的相关材料。

3.学校教学督导一览表。

质量保证队伍(A) 1.质量保证队伍建设还没完全符合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要求,主要原因是学校质量监控部门“质量监控中心”成立不久,专职的质量保证工作人员还没完全到位。

2.人员配备符合岗位职责要求。

3.对新成立的质量监控中心、人员尚无考核标准,有年终考核制度。

4.原有考核机制已不太适应校内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要求,需进一步完善与规范。

5.内部质量能实现持续改进。

1.增加质量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和督导员。

2.根据岗位要求严格配置质量保证人员。

3.根据质量监控中心部门职能、人员岗位要求制定相关考核标准和考核制度。

4.修订相关考核制度。

5.加强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实现内部质量持续改进。

1.质量监控中心工作人员招聘公告已挂网,学校督导已增加2人,系部督导已配备到位。

2.学校督导和系部督导85%以上是副高职称,符合岗位职责要求。

3.已明确质量监控中心部门职能和人员岗位职责。

4.修订相关考核制度。

5.已制定《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

1.质量保证队伍建设规划。

2.对质量保证机构、人员的考核标准与考核制度。

3.会议纪要。质量保证人员任命文件文件。

 

1.3制度构架(A

 

质量保证制度(A)

 

原执行的“365”教学质量控制体系整合了学校、系部、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的质量保证制度,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与可操作性,但需结合新形势的要求作修订或调整。 修订相关制度,调整质量监控流程与手段。 1.督导换届。

2.教学工作评估办法的修订。

3.信息化测评评估系统的引进。

学校、系部、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的质量保证制度。
执行与改进(A)

 

1.原质量保证制度基本得到落实,但改进措施不够具体务实,主要原因是没有设置专门的质量监控部门,没有很好地遵循PDCA原则检查与改进。

2.质量保证制度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但改进速度有些滞后。

3.定期发布质量年度报告,质量年度报告符合编制的规范性要求,数据准确。

4.系部、专业自我诊改还没成常态,《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制定不久,计划2017年全面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

1.加强内部质量监控力度,诊改责任落实到部门或负责人。

2.加快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加速相关质量保证制度的修订。

3.质量年报编制动员,编制责任分解与撰写,专人统筹。

4.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的文件精神,启动

系部、专业自我诊改。

1.《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已明确规定各项诊改项目的责任部门。

2.修订教学督导委员会工作条例修订。

3.完成了2017年广东职业技术学院质量年报。

4.《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规定了系部、专业自我诊改时间。

1.质量保证制度执行情况的相关材料。

2.近三年质量年度报告。

1.4信息系统(A 信息采集与管理(A)

 

1.学校领导高度数据平台建设,把数据平台建设作为学校基础性、综合性工作加以落实,结合学校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发展需要,整体推进学校数据平台建设。

2.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建设人财物有保障,管理到位,运行良好。

3.学校建立了信息采集与平台管理工作制度,数据采集实时、准确、完整。

1.学校十分重视数据工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由校长亲自分管、校办全面统筹。

2.安排专人负责系统数据采集与管理,每年安排平台管理和技术维护人员参加培训,保证了系统的平稳运行。

3.出台了信息采集与平台管理制度,落实平台管理责任,明确平台管理运行机制。源头采集、分级审核,按时上报。

1.每年能够按时保质完成数据平台的采集任务。

2.数据平台反映了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和运行的真实状况。

3.平台数据对改进学校管理方式、加强常态和动态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促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依据。

 

1.近三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

2.信息采集与平台管理工作制度。

信息应用(B)

 

1.学校每年对数据平台采集的主要数据进行横向纵向对照分析,向领导提供决策咨询依据。

2.学校对平台数据的分析使用,较多停留在校级层面,各级用户对数据的使用及常态化的诊断反馈平台与改进机制尚未有效形成。

1.每年秋季全校性数据采集完成之后,对核心数据与历史数据、兄弟学校同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加强数据管理力度,推进对数据的深入分析、挖掘和利用。

1.学校每年形成数据分析报告,成为学校领导进行有关决策的重要依据。

2.质量监控中心正式成立,强化了对数据平台管理及数据采集、分析、挖掘与利用,常态化的信息反馈诊断分析与改进机制正在形成。

 

 

近三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分析报告。

 

2 专业质量保证 2.1专业建设规划(A 规划制定与实施(A)

 

1.专业建设规划符合学校发展实际。在学校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牵头制定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切合实际,科学可行。

2.规划实施良好,专业机构不断优化。学术委员会组织架构下成立教学工作专门委员会,系部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确保专业建设统筹规划与建设。

3.行业和企业专家对专业建设的指导作用有待加强。

4.专业建设机构有待进一步落到实处。

1.各系部制定部门专业建设规划,确实落实学校规划内容,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责任到人。

2.从学校层面及系部层面逐步优化、完善专业建设机构,落实机构的责任和义务。

规划制定成为常规工作,学校层面每五年根据国家和广东省以及地方经济产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专业顶层设计定位,不断调整整合优化学校专业群结构,淘汰停办部分专业,新增一批与时俱进、符合地方经济及产业发展和学校定位的新增专业,形成以纺织服装为特色、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为重点的、以其他专业为支撑的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专业结构体系。 1.学校“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

2.学校“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3.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管理办法。

4.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品牌专业建设管理办法。

 

目标与标准(A)

 

1.学校有明确的专业建设目标及相应的指标体系,分层分级分类建设。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年一修订,兼具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色。

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有待进一步凸显专业特色、凝练人才培养模式、贯彻创新创业实施方案。

4.人才培养方案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完善。

1.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要与时俱进,及时贯彻执行教育部教育厅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文件精神,并付诸于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性计划中。

2.各专业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的凝练和总结。

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一份重要的教学文件逐步科学规范,专业建设目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定位准确,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适时调整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资源条件等保障措施不断完善,形成了一专业一模式。 1.关于制定2016级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每年制订)。

2.2016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条件保障(A)

 

1.常态化专业诊断机制尚未建立。

2.专业建设条件(经费、师资、实验实训条件)有相应保障措施。

3.新增专业经费保障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

4.新增专业论证评审机制有待完善。

1.进一步健全专业设置的论证、监督、指导机制,严格审核新增专业师资、实训等保障条件。

2.进一步健全新增专业经费资助机制。

    新增专业设置程序逐步完善,规范了申报、校内外专家论证、完善、报院务会审批程序。2016年,学校新增5个专业,在教育厅新增专业检查中,我校抽中“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获优秀成绩。 1.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2.关于开展我院专业设置申报与备案工作的通知(2015、2016、2017年)。

 

2.2专业诊改(B 诊改制度与运行(B)

 

1.学校内部暂没有建立明确的常态化专业诊改机制,但是建立了专业分级分类建设的相关管理办法。

2.建立了专业随产业调整的淘汰、备案、新增的动态管理机制。

3.质量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

4.教学诊改组织机构不健全。

1.按照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要建立学校内部常态化专业诊改机制。

2.进一步完善教学诊改机构。

    建立了学校专业诊改的相关管理制度和各环节质量标准。专业诊改计划已纳入学校专业建设“十三五”规划及教务处2017年度工作计划。 1.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管理办法。

2.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3.关于开展我院专业设置申报与备案工作的通知(2015、2016、2017年)。

诊改效果(A)

 

1.专业建设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建设经费逐年增加。

2.专业特色鲜明,每个专业都建立了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成绩逐年提高,专业服务产业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

3.形成了一批省内领先的品牌专业,打造了省内唯一的纺织服装特色专业群。

4.校企合作有待深度融合。

1.定期进行校级重点专业申报与验收,定期进行新增新办专业申报与检查,定期进行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2.每年发布人才培养年度报告,收集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典型案例,充分发挥重点专业、品牌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2016年,学校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获广东省第一批一类品牌专业立项;染整技术、服装与服饰设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获广东省第一批二类品牌专业立项;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获广东省第二批二类品牌专业立项。 1.央财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立项文件。

2.广东省重点专业立项文件。

3.广东省第一批品牌专业立项文件。

4.广东省第二批品牌专业立项文件。

5.近五年质量工程项目一览表。

6.近五年技能大赛获奖一览表。

外部诊断(评估)结论应用(B)

 

1.学校与麦可思第三方评价机构合作多年,就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跟踪调研,成效良好。

2.第三方评价机构及企业评价意见定期反馈系部,系部及时进行专业整改,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3.外部专业认证尚未启动。

4.对外交流与合作基础薄弱。

1.定期将麦可思第三方评价意见及收集的各企业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表等意见反馈给各专业进行整改完善,专业认证已经纳入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2017年准备从品牌专业开始试点。

2.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每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适时调整专业建设目标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逐步完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评价办法,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逐步规范、科学、合理,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1.与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合作协议。

2.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2014-2016)。

3.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表样表。

4.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问卷样卷。

3 课程质量保证 3.1课程建设规划(B 课程建设规划(A)

 

1.课程建设规划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结合”职教特色。从职业面向岗位能力入手,分析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确定专业课程体系,建立达标、优质、校级、省级、国家级五级课程项目建设运行机制。同时,课程建设贯彻人才培养全过程。

2.课程建设已建立相应规范管理制度,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进程计划制订、修订与实施办法;按年度制订各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包含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进程计划,有校、省、国三级精品课程项目建设制度。但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教课程特色还需加强,主要原因是校企合作、工作结合职教运行机制还有待深化。

1.结合学校十三五规划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专业建设规划,预备制订学校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

2.综合考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课程群、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分制等教育改革的课程建设要求,做好课程建设目标体系设计。

3.做好课程建设顶层设计,加强课程的校企合作、工作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学校在学术委员会组织架构下成立教学工作专门委员会,系部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和各建设委员会的积极作用,做好课程建设规划与管理。

2在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国家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在坚持能力培养基础上,课程建设中体现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要求。

3以项目建设形式促进课程信息化资源建设

4经过委托第三方麦可思公司“2016年度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对核心课程有效性评价均较高。

 

1.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指导意见(2014-2017)。

2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汇编,包含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分解、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教学进程计划表、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等 (2014-2016) 。

3.校、省级课程建设项目立项文件。

4.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2015-2016,麦可思公司)。

5.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年报课程建设相关内容(2015-2017)。

目标与标准(B)

 

1.课程建设规划基本达成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支撑学校各专业建设,历年累计建设成果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优质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但是在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教育深度融合,学分制管理改革上推进还有困难,主要原因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够深入。

2.课程标准体现能力培养目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建设要求,基本具备科学性、先进性,但是规范性,完备性欠缺。尚未全部实现课程教学大纲到课程职教标准规范要求,课程及课程教学安排事前、事中和事后监控标准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主要原因是课程标准建设上在流程、内容等标准规范尚未完善。

1继续深化职业教育课程建设“职业能力培养”主线,深化校企合作,工作结合,落实岗位能力需求与课程建设目标体系之间的关联,继而做好课程标准体系的任务分解和达成的评测体系.

2对课程标准建立一套全方位的标准体系及标准修订,强化课程建设标准规范管理。

1.在课程开设、课程内容选择、课程教学进程贯彻职业性的教学管理流程基础上,2017年新开课程中强调课程教学大纲到高职特色课程标准的转化,包括开课的标准化流程及课程教学内容的标准化。

2.每学年课程门数在800-1000门之间,课程内容及课堂教学管理主要依据八系三部等教学部门的日常管理及课程授课进度计划及学生评教、督导听课等方式管控,继续推进课程标准体系建设,2016结合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数据分析,对课程提出诊改要求。

1.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指导意见(2014-2017)。

2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汇编,包含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分解、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教学进程计划表、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等 (2014-2016) 。

3.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年报课程建设相关内容(2015-2017)。

4.2017年新开课程申请表及课程标准套表。

3.2课程诊改(B 诊改制度实施与效果(B)

 

1.建立校、系两级教学督导监控体系,形成常态化课程保证机制,但随着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结合等层面深入推进,需健全“三全”质量保证运行机制,主要原因是课程建设管理要突破封闭环境管理思想的局限,在管理依据、方法和手段上需持续改进。

2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保障有规范的标准及流程,严格按照程序执行;长期与第三方质量评价机构麦可思公司合作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分析,撰写分析报告,并将并将其中课程评测数据及时反馈到教学部门,进行整改。但是因流程问题,只做到教学事后监督,需要加强诊改的质量运行机制保证,提升事前、事中质量控制水平。

1在原有课程质量保证常规管理基础上,利用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数据中心的分析,修订相关制度,调整课程质量监控流程与手段。

2加强校级课程建设数据中心建设,加强数据监控,加强课程建设数据的诊改相应速度。

3学校成立专业化质量监控中心,构造完善的常态化课程质量保证运行机制,形成常态化课程建设及教学质量的诊改制度。

1.《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已明确规定各项诊改项目的责任部门。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课程、教学环节、学分、学时、授课学期、考核方式等都有规范的流程控制,在2016年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执行,并利用教务管理系统数据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核。

3各层教学管理部门从学期初授课进度计划、学期中教学检查、学期末学期末评教及考核,有一套完整的事前、事中、事后闭环课程实施评测机制。

4学校长期与第三方质量评价麦可思公司合作对人才培养质量评测,并将其2015年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召开了数据解读会。

5成立了校级质量监控中心,指导常态化课程建设及教学质量诊改制度建设。

1.2016-2017(1)年学期初教学检查记录。

2.2016-2017(1)学期中教学检查评课记录。

3.2016-2017(2)学期末评教资料,包含评教相关制度、实施方案要求,结果佐证材料等。

4.2016年度教务系统人才培养状态数据检核报告(2014、2015年级)。

5.学校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2014-2016)。

6.2015年学校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数据解读会新闻。

7.质量监控中心任职文件。

 

4 师资质量保证 4.1师资队伍建设规划(A 规划制定(A) 1.学校层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科学性不够。主要原因是在“十二五”期间办学区位定位上存在与区域经济不完全相符的情况,没有跟上区域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师资建设规划未作相应调整。

2.学校、院系、专业各层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之间的系统性、一致性不够。

3.规划目标达成度不够。

1.制定“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定位。

2.制订了学校、院系、品牌专业的三个层次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3.对学校、院系、品牌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科学性、一致性进行了梳理。

1.制定“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定位。

2.理清了学校、院系、专业等层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科学性、一致性。

3.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目标基本达成。2016年引进27名工作人员,其中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26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人。2名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2名中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5名校外兼职教师入选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233位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33.7%)到企业实践锻炼; 38位教师参加教育部骨干教师培训和顶岗培训,18位教师参加省厅骨干教师培训。

1.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2.学校“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3.学校“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4.系部、专业等层面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实施保障(A) 1.组织保障:以系部为基础,学校建立师资队伍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由分管人事副院长负责并主管该项工作。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系部等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召开研讨会,协调师资队伍建设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2.经费保障:设立人才队伍建设专项基金,持续加大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3.制度保障:规范制度管理,确保规划实施见成效。层层分解目标和任务,强化各层级管理考核目标责任制。

上述保障措施中师资队伍建设经费保障主要集中在师资队伍培训进修,对高层次人才引进、优秀团队建设等的支持力度不够;制度保障的落实不够,目标责任制的考核有待加强。

1.完善经费保障:设立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急需新兴学科(专业)等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基金,提升专业教学团队整体水平;设立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大力加强教学岗位及管理岗位人员的学历(学位)进修及专项进修,促进各类人员业务能力的快速提升;设立优秀团队建设专项基金,促进各级各类“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的快速成长。

2.加强制度保障的落实:学校组织相关部门对各系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进行量化考评,并将考评内容作为系部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确保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落到实处。

1.各项师资队伍建设的系列制度陆续出台或完善,构成了学校人事管理工作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制度框架,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效地推动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2.实施了《学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实现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并将师资队伍建设纳入了系部年终绩效考核范畴,有效地调动了各系师资队伍建设的积极性。

3.完善了《学校聘用人员管理办法暂行规定》,提高了校编人员待遇,稳定了校编人员队伍。

4.学校开展了首届大学生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建成了新材料协同创新团队等8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在校级平台基础上获批建成了佛山市先进制造工程技术中心、佛山市现代染整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佛山市印染污泥资源化处理研发平台三个市级科研平台。

1.《学院人才引进管理暂行规定》、《学院教师下厂实践锻炼(调研)管理暂行规定》、《教职工进修培训管理暂行办法》、《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

2.《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3.《学院聘用人员管理办法暂行规定》。

4.学校创新平台一览表。

4.2师资建设诊改工作(A 诊改制度(B) 1.制定了专兼职教师、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聘用资格标准。

2.依托学校“创新强校”工作初步开展了对师资队伍建设成效的诊改。

3.未形成常态化的师资质量保证机制。

1.制定了学校创新强校规划。

2.制定了学校“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明确了学校“十三五”期间的师资队伍建设方向。

3.成立了校学术委员会,下设人事师资专门委员会。

4.成立了质量监控中心专门机构,加强质量监控工作。

1.成立了质量监控中心专业机构,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2.2016年学术委员会人事师资专门委员会共讨论研究了31人的求职面试与引进材料;共择优推荐进行了2名青年访问学者、1名珠江学者岗位和1名省级教学名师的申报。

1.《学校校外兼职教师管理办法》。

2.《学校专业带头人选拔、培养管理暂行规定》。

3.《学校骨干教师选拔、培养管理暂行规定》。

4.《学校教学名师选拔培养和管理暂行办法》。

5.学校学术委员会聘任文件及学术委员会章程。

实施效果(A) 1.教师质量意识逐步提升。

2.教学改革主动性逐步提高。

3.师资队伍数量、结构、水平、稳定性、社会服务能力等得到持续改善,但有待进一步提升。

4.学生满意度得到持续提升。

1.成立了质量监控中心专门机构,加强质量监控工作。

2.学校设立了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专项项目支持资金。

3.对教学质量优秀教师设立了专项奖励。

4.学校将教学质量、教学改革、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纳入了年终绩效考核范畴,并制定了相应的奖励制度。

1.学校专任教师总数达到586人,校外兼职教师总数189人,生师比由17.63提升到17.59。

2.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47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由47.81%提升到59.2%。

3.双师素质教师人数473人,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由56.04%提升到80.71%。

4.完成17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进行立项建设;共评选出教学质量优秀奖一等奖教师29人,二等奖教师43人;学校获批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项目5项;省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4项,获财政支持经费190万元。

1.2016年质量年报。

2.评师相关制度、实施方案和佐证材料。

3.学生对教师满意度调查。

4.各类项目的立项文件。

5 学生全面发展保证 5.1育人体系(A

 

育人规划(A) 1.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标准及相关的学生素质拓展及操行评定规定,但由于学校规模扩大,在校人数激增,素质培养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2.学生素质教育方案制定比较科学,培养目标定位准确。

3.因材施教,同时注重分类培养与分层教学。学校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就业竞争力方面有开展分层式教育,大一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大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大三开设《就业指导》,但大一新生的职业规划是讲座的形式开展,效果并不是很好,受益面相对较小。主要原因因学校课程设置把一些公共课压缩了。

4.实施了全员育人,有规划的开展创新创业竞赛、专业技能竞赛,但在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等工作方面仍有待加强。主要原因是在针对毕业生开展创业培训时,很多学生外出实习,培训学生人数与效果有限。

 

1.制定“十三五”规划学生工作子规划,明确学生综合素质工作的重要性,提出进一步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实践方案。

2.科学制定学生素质教育方案,培养目标定位准确。

3.与有资质的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政校企联合打造创新创业平台,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助力学院创新创业工作。

4.开展职业规划,增加创业培训,开展多形式的创业活动。

1.制定了“十三五”规划学生工作子规划,从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等六维培养目标,要求青年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自由选择提升的项目,重点突出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和思想品质修养。

2.学生素质培养目标定位准确。

3.素质教育的分类培养,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社会责任感,引导毕业生做一名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职业期待吻合度逐年提升,连续四年高于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

4.广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创业政策法规有了一定的认识。2017年大学生孵化基地入驻项目遴选申报十余项等。成立了“创业园”社团组织。

毕业生自主创业比率逐年提升,与全国高职院校相比具有优势。

5.我校2015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4.6%,比本校2014届(3.6%)高出1.0百分点,比全国高职院校2015届(3.9%)高出0.7个百分点。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明显提升。

1.学校“十三五”规划学生工作子规划。

2.学生综合素质标准。

3.新手入学、毕业离校系列教育安排。

4.《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操行评定实施办法》。

5.孵化基地入驻项目遴选通知及公示等。

6.创新创业大赛方案。

7.省级创业大赛获奖名单。

8.学校“分享奋斗好故事引领青春共成长”暨高明青商校园行•创智汇活动新闻稿。

9.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计划及方案。

诊改制度(A)

 

实施了对育人部门工作及效果的诊改,制定《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规定》,根据规定开展评比,取得一定效果,但因就业工作内容逐年增加,考核细则变化不够及时,对工作推动不够及时。2015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8.13%、平均薪酬3035元、专业对口率78.73%,就业率在全省高职院校排名19,但薪酬不高,原因学生流动率较高、优质就业岗位不多。 细化毕业生就业管理规定及指标,并根据工作重心及时修改相关指标。加强就业观念教育和优质企业库建设,引进优质就业岗位招聘,促进毕业生薪酬水平的提升。 明确了就业工作重心及内容,工作任务执行到位且效率较高。2016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8.65%、平均薪酬3301元、专业对口率77.58%,就业率在全省高职院校排名17。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和平均薪酬皆逐年提升。

 

1.《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规定》。

2.广东省教育厅近三年就业初次就业率公布文件。

 

实施与效果(A) 1.育人工作已形成常态化诊改机制。每年3月对各系上一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综合考核、每年12月对各系上一年团学工作进行综合考核;但对各系的总体学生工作没有实施考核。

2.育人目标达成度较高,2016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99.13%。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学习积极性、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1. 12月对各系上一年度的学生工作进行综合绩效考核;每月进行素质拓展成绩单更新,每学期汇总公布学习情况;同时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班长团支书联席会。

2.每月进行素质拓展成绩单更新,每学期汇总公布学习情况,及时听取并研讨学生情况。

3.举办校内创新创业大赛,选送优秀作品参加高明区、佛山市、广东省创业大赛;实施“攀登计划”大学生创新项目培育。

1.2016年5月,针对不合理部分召开工作委员会会议,研究并进行修正;12月对各系学生工作进行了全面的绩效考核,覆盖率100%。

2.2016年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及格率为91.9%。广大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提高的综合素质,鼓舞了学生创新创造的精神,展示了我院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3.我校学子在广东省挑战杯·彩虹人生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9个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2016年活动广东省攀登计划立项7项,获得专项经费9万元。2017年申报项目20项,推选12项参加广东省攀登计划项目。

1.学生素质拓展考核办法。

2.各系学生工作绩效考核方案和指标。

3.相关指标提升佐证材料。

4.攀登计划方案、遴选立项材料。

5.省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名单。

5.2成长环境(A 安全与生活保障(A) 1.实施了对服务部门服务质量的诊改,形成常态化安全与生活质量保证机制。

2.学校安全设施不断完善。但随着新校区建设的推进,办学规模和在校生迅速扩大,校园部分安全设施出现隐患,校园内时会出现车辆超速行驶现象。

3.学生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在学生宿舍分期增设空调、直饮水等改善生活环境的设施。因两校区建设的特殊性,离目标要求还有距离,优化生活环境待完善。

4.学生诉求回应速度、学生满意度持续提高。对学生的诉求采取网络、自管会公众号、电话、信息等渠道及时回应。但这些不能满足新生代的要求,原因是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

5.意外事故率不断降低,警校联防制度不断完善。

1.对各部门实施了年终绩效考核;实施中层干部到学生饭堂陪餐制度;建立安全检查及宿舍管理制度等。

2.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加强安全教育和校内安全管理。学校保卫处、学生干部、派出所警员组成联合巡逻队,加强校园安全巡查。

3.加大投入,逐步优化学生生活环境。

4.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

5.警校联防,在校内设置警校联防灯箱,安排警员和派出所治安员专职办公及巡逻。

 

1.引进了公寓管理系统,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成立学校公寓管理委员会,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及学生干部组织的作用,形成公寓管理新模式。

2.分别在两个校区各建设了一套高清数码监控系统,监控范围全覆盖;配备了充足的灭火器(约3000瓶),张贴防火海报4000多张,校园没有发生火灾事故;针对有部分车辆在校道超速行驶问题,在主要出入口设置了安保岗亭和门闸,校道也增设了多条减速带和划线,校门外,公安部门设置了减速警示灯,校园没有发生交通伤亡事故;警校联防,设置了警校联防灯箱3个,校内警务室有警员和派出所治安员6人专职办公。

3.高明校区学生宿舍全面安装了热水、空调,楼层安装了直饮水,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4.启动质量监控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5.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有效的降低了校园案件的发生,使校园案件下降了25%。

 

1.学院安全设施建设的相关材料。

2.学生生活环境优化的相关材料。

3.学生满意度相关材料。

4.意外事故率相关材料。

 

特殊学生群体服务与资助(A)

 

1.困难生资助制度基本完善。制定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国家奖助学金等多项困难生资助制度;但有些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是因为制度处于试行阶段,没有完全成熟。

2.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系,并正常运行,心理实训室申报成功,投标定建,但是硬件建设仍有部分未达标,欠缺音乐放松治疗设备以及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专用服务器,主要原因为场地条件受限。

3.学校有充足的资助经费,每年提取事业收入的5%用于学生的奖助学支出,但资助覆盖面还不够全,主要原因是校内奖助学金种类少、同时又缺少企业奖助学金的赞助;能按省级文件精神做好残障、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帮扶工作;建立家庭经济困难生综合素质提升训练营,开展形象、素质拓展、感恩等活动,参与人数达3000人次。

1.发现问题后及时完善相关办法。

2.在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构建五级教育管理层次,监控、督导和管理心理事务巨细于分级网络调控中,让心理问题不留死角,拒绝遗漏,防止疏忽。同时按照要求建设心理实训室,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提供服务。

3.设立校内助学金项目、与企业合作,设立企业奖助学金;继续按照省文件精神做好残障、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帮扶工作;制定系统的资助育人方案,搭建学校的资助育人平台,有针对性的帮助困难生。

1.形成了完善的资助体系,发放国家奖学金12万元,国家励志奖学金202.5万元,冬季国家助学金276万元;通过“绿色通道”的新生共有220名,资助金额近10万元;通过“新生专项资助”审核的学生70多名,资助金额40多万元,资助力度较往年翻倍;成功为378名学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贷款,贷款金额270.91万元;另外,2016年,我校选择提前还款的贷款毕业生有260名,成功发放提前还款奖励金6.2万元,提前还款率达87%。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了常态化机制,开展新生适应性讲座11场,心理讲座25场、团体心理辅导12场、心理专题培训18场,为4237名新生建立心理档案,接待来访学生约250人次;全面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36课时。

3.加大了资助覆盖面,及时帮扶残障、少数民族学生。学校共设置校内勤工助学固定岗位200多个,临时岗位600多个,每月平均发放薪酬5万元左右,用于家庭经济困难生的生活费补贴。另外,我校首次开拓校外勤工助学岗位面试,参加人数达500人次,岗位100个;发放爱心资助款近5万元,帮扶资金较去年提升40%。

1.《国家奖助学金评审管理办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管理办法》、《资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

2.2016年国家奖助学金、学校奖学金、勤工助学酬劳、征兵入伍补偿等资金审核、发放记录。

3.开展育人活动的相关通知、新闻、照片等。

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系与运行相关材料。

6 体系运行效果 6.1外部环境改进(A

 

政策环境(A)

 

1.促进社会资源引入、共享渠道拓展的政策环境还不健全。

2.需要加强学校政策环境建设,促进学校质量保证体系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与完善。

1.及时贯彻执行各级政府政策,根据学校实际开展工作,促进政策环境落地。

2.鼓励学校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走出去,开展与政府、行业、企业以及其他学校的合作。

3.成立质量监控中心,加强质量监控工作,进行第九届教学督导的换届工作。

4.成立大学生创新中心,引进若干个科技创新团队开展工作,建立大学生创新中心的运行机制。

5.出台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优秀科研人员与优秀科研团队培育及考核办法,提高全体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1.禅城校区引进行业企业资源,共建14个工作室,老师带领学生开展社会服务。

2.2016年共获得校外科研经费414万元。重点以广东省培育协同创新中心为平台服务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培训社会与企业2187人,共计134892人.天。

3.成立了质量监控中心专门机构,学校的质量保证体系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与完善。

4.形成了大学生创新中心协同运行机制,建立良好的政校企行协同机制,协同运行成效良好。校内建立了大学生创新中心,确定了7个创新团队,由老师、学生协同企业或其他高校开展科学研究与服务,支持经费30万元。

5.出台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优秀科研人员与优秀科研团队培育及考核办法,适当减少教学工作量,使得我校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有充足时间进行科学研究。

1.政府层面政策。

2.科研项目及社会服务立项文件和合同。

3.质量监控中心任职文件。

4.大学生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团队立项文件。

资源环境(A)

 

1.基本能够促进校内办学资源的不断优化。

2.学校资源环境基本能够促进质量保证体系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与完善,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1.制定学校十三五规划对学校禅城、高明、南海三个校区办学资源进行优化定位。

2.积极申请各级项目,特别是专业建设、公共实训中心建设、产教融合工程等项目,努力争取办学经费。

1.十三五规划明确将禅城校区建成艺术设计为主体的文化创意类教学园区、高明校区建成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纺织服装为主体的教学园区、南海校区建成以智能机电为主体的机电教学园区。

2.广东省纺织服装公共实训中心项目获省级立项,建设资金260万元,并入选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建设库,建设资金5000万元。

1.学校十三五教育事业规划、校园建设规划。

2.广东省纺织服装公共实训中心立项文件、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工程立项文件。

合作发展环境(A)

 

1.需要加强学校自主诊改机制,使之促进政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不断优化。

2.合作发展的成效与作用不断呈现。

3.学校与高明区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

4.校企合作的办事机构和人员不到位。

1.学校成立质量监控中心专门机构,加强质量监控和自主诊断。

2.鼓励学校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走出去,开展与政府、行业企业以及其他学校的合作。

3.与高明区政府积极协商,政校企共建“广东高明产业创新研究院”,深入开展与本地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进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4.引进校企合作办事人员,推进学校的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1.成立了质量监控中心专门机构,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开始建立学校自主诊改机制。

2.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获得校外经费414万元,其中:省级8项、市(厅)级14项;横向项目9项。校内建立了大学生创新中心,确定了7个创新团队,由老师、学生协同企业或其他高校开展科学研究与服务,获支持经费30万元。

3.以广东省培育协同创新中心为平台服务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广东省数字化纺织服装协同创新发展中心作为广东省省级培育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通过了中期绩效检查。

4.面向社会开展培训。培训社会与企业2187人,计134892人.天。面向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两年制大专班培训,以及和与高明区组织部合作开展的干部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5.协同政府、企业和其他高校科研院所资源,成立事业单位编制、企业化运作的应用技术创新研究院,重点对接高明区产业发展以及广东和东南亚地区产业应用技术需求,开展技术创新研究与社会服务。

1.质量监控中心任职文件。

2.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

3.科研立项合同文件。

4.广东省培育协同创新中心中期绩效文件。

5.社会培训合同。

6.合作成立广东高明产业创新研究院协议。

 

6.2质量事故管控(A 管控制度(A)

 

1.制定有《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规定》,分一般责任性教学事故(B级)和严重教学事故(A级),基本能对发现的教学事故依认定及处理流程及时有效处理,但由于管控力度不够,存在个别隐性教学事故未能及时发现。

2.制定《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制度》,设立班级、系部、学校三级教学信息管理组织,对学校教学起到信息沟通作用,但投诉、受理、反馈效率偏低。

3.每学期进行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制定有《教学督导委员会工作暂行规定》,形成质量事故管控常态化管理反馈机制,但由于校级层面专职督导只有1人,管控力度及范围有限。

1.成立质量监控中心,加强质量监控力度和制度落实。

2.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提高质量事故投诉、受理、反馈效率。

3.增加校级层面的专职督导人员,构建校、系(部)、学生信息员三级教学督导管理机制。

 

 

1.2016年处理一般责任性教学事故共6起,无严重教学事故。

2.教务处组织学生进行了网上期末教师测评;质量监控中心进行了测评系统的调研和初步建设工作。

3.成立质量监控中心,已任命主任、副主任各1名,质量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已挂网招聘中。下发了《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换届的通知》,已增加3名校级层面的专职督导人员。

 

 

1.《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规定》。

2.《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制度》。

3.《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工作暂行规定》,《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换届的通知》。

 

发生率及影响(A)

 

1.2016年,学校质量事故的发生率较低,共处理一般责任性教学事故6起,处理学生考试作弊53起,影响程度不大。

2.处理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的速度与能力强。与当地公安部门有密切的联防联治工作机制,制定有《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6个专项预案。实训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推行《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室安全建设和管理规定(试行)》。

3.学校质量事故与投诉发生率逐年减少。期中教学检查时,少数班级反映个别老师讲课表达不太清晰,内容多,学生不易消化;个别老师课堂纪律较松懈,存在迟到、调课现象。

1.加强学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常态化自查自纠,教务处安排中层干部进行学期初教学秩序巡查和学期末考试巡查。

2.加强与当地公安部门的联系和警校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实训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推行实训室6S管理办法。

3.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学管理人员服务意识,加强教学过程和实践环节的管控。

1.无严重教学事故。

2.2016年校园案件25件,比2015年下降了约30%。学生安全意外1宗。实训室安全事故发生率为零。

3.成立了质量监控中心专业机构,增加了2名校级层面督导,加强了教学质量监控力度,学校质量事故与投诉发生率逐年减少。

 

1.处理教学事故、学生考试作弊的情况。

2.《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室安全建设和管理规定(试行)》。

4.《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制度》。

预警机制(A)

 

1.建立“365”教学质量控制体系,但落实与监控不力,主要原因是没有成立专门的监控部门。制定《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学业预警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并实行了预警工作。

2.制定了《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6个专项预案。在实训室安全建设和管理方面,制定了《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室安全建设和管理规定(试行)》。

3.对一些质量事故有及时处理及反馈,但未编制成规范的年度质量事故分析报告及其反馈处理效果报告。

1.成立质量监控中心,完善“365”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加强落实与监控力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执行“实训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规定”,实训室管理规章制度上墙,各实训室制定有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实训室有专门的安全员,学校和系部组织定期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此外,学校还推行了实训室6S管理活动,消除了安全隐患。

3.建立质量事故及时汇报、反馈及反馈效果跟踪制度,实行质量事故年度汇总与分析。

1.成立了质量监控中心,已任命部分人员。2015-2016学年,学业1门及以上不及格预警人数为4303人。

2.校内各实训室突发性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为零。

3.撰写了2016年度质量事故报告,对质量事故进行了分析与诊改。

 

 

1.过程信息监测分析机制与质量事故预警制度。

2.突发性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应对工作预案。

3.近三年质量事故分析报告。

4.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实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规定。

5.实训室6S活动推进方案。

6.3质量保证效果(A 规划体系建设及效果(A) 各项规划完备,体系相对科学,实施基本顺利,目标达成度较高。 成立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文员会,编制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及各项子规划,聘请校外专家论证,以及召开教代会表决通过。 1.制定了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及各项子规划。

2.2016年创新强校项目自查。

 

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及各项子规划(见校园网)。
标准体系建设及效果(A) 1.专业、课程、师资、学生发展质量标准基本完备,成体系。有些专业、课程质量标准较为先进。有些指标需根据形势发展进行修订。

2.逐步在诊改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

3.现代纺织技术、服装与服饰设计、染整技术等传统纺织服装特色专业,织物结构与设计、机织工艺设计与实施、服装企业板房技术等课程的社会认可度高。

1.加强专业、课程、师资、学生发展质量标准建设,加大组织实施力度。

2.启动全员参与、全过程、全覆盖的质量诊改,使在诊改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成为新常态。

3.加强教学成果的申报与成功经验分享。

1.央财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一类品牌专业1个、二类3个,省级示范性专业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12门、省级优质课程2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2016年,学生参加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获奖27项。

2.学校成立了质量监控中心,制定了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

3.举行“中高职衔接”专项师资培训。联合承办2016全国轻工行指委艺术设计专业委员会、广东省高职教育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年会暨互联网+时代下高职设计教育论坛。

专业、课程、师资、学生发展质量标准(见相关子规划)。
诊改机制建设及效果(B) 1.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日趋完备,学校成立了质量监控中心,制定了《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目前执行的是原有的教学质量管控体系,新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中。

2.持续改进的机制呈常态化,但未步入良性循环,原因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质量保证体系还在建设中。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1.加强学校内部质量形成监控,促进具有学校特色的内部保证体系建设。

2.成立质量监控中心,全面启动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使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步入良性循环。

1.制定了《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

2.成立了质量监控中心,加强了质量监控中心工作人员的配备。

1.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完整方案。

2.修订与改进办法。

6.4体系特色与创新(B 学校质量保证体系特色(B) 形成了“365”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特色,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应用效果良好,但国际化程度、辐射与影响作用还偏弱,原因是学校开展国际化合作的项目相对较少。 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结合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教学质量保证体系,锤炼体系特色,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1.进行了“365”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规划研讨。

2.制定了《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

彰显学校特色的质量保证体系重点剖析,作用说明。

 

说明:诊断等级:A有效,B待改进,C异常,16个诊断要素中A大于等于12个为有效,10-11A为待改进,小于10A为异常。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断与改进自评结果

 

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自评等级
1 体系总体构架 1.1质量保证理念 B
1.2组织构架 A
1.3制度构架 A
1.4信息系统 A
2 专业质量保证 2.1专业建设规划 A
2.2专业诊改 B
3 课程质量保证 3.1课程建设规划 B
3.2课程诊改 B
4 师资质量保证 4.1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A
4.2师资建设诊改工作 A
5 学生全面发展保证 5.1育人体系 A
5.2成长环境 A
6 体系运行效果 6.1外部环境改进 A
6.2质量事故管控 A
6.3质量保证效果 A
6.4体系特色与创新 B
自评等级合计 11A5B,属于待改进等级

 

 

校长(签字):                                             2017      2 28  

  • iepl专线
  • iepl专线
  • uplus
  • 數據機房託管
  • Vulnerability Scanning Service
  • u plus
  • 联通云
  • data center hosting
  • 联通云
  • 联通云联网
  • IDC駐場運維服務
  • data center hosting
  • cloud video services
  • 雲盾DDoS攻擊防御
  • 云存储
  • uplus
  • IDC駐場運維服務
  • 联通数据中心服务
  • 联通视频会议
  • 联通云视频
  • 联通IDC工程实施服务
  • 联通云
  • 私有云解决方案
  • 联通iepl
  • Private Cloud
  • 私有云解决方案
  • 云存储
  • u plus
  • 雲視頻
  • 联通数据中心服务
  • 联通云视频
  • 联通云联网
  • cloud based services
  • iepl专线
  • 联通视频会议
  • 联通数据机房托管
  • 联通视频会议
  • Private Cloud
  • 聯通雲
  • video cloud storage
  • cloud based services
  • 私有云解决方案
  • IDC機房運維
  • 云存储
  • IDC機房運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