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雪山和雪山之间》
|
作者:乔阳著
索书号:I267.1/793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简介:作者乔阳在梅里雪山的飞来寺、德钦的雾浓顶村生活了近二十年后写的随笔。她和村民生活在一起, 听他们讲故事或者笑话, 观察他们, 也被他们观察, 直到成为他们中间的一个。她和万物生活在一起, 听它们讲故事, 感受它们, 也被它们感受。在海拔2000米的亚热带干暖性河谷灌丛与5000米的高山流石滩, 遇见贝母、各类野山菌、不同种类的高山杜鹃、绿绒蒿、大果红杉……观察植物之美, 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在天地和自然中的位置。
|
|
|
《希望与恐惧之间:a history of vaccines and human immunity》
|
作者:(美)迈克尔·金奇(Michael Kinch)著 金烨译
索书号:R979.9/3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简介:本书是一部关于疫苗和人类免疫系统的历史,回顾了疫苗和疾病的对抗历程,以及人体免疫系统和病原体之间的“军备竞赛”,告诉我们稳定、有效、副作用小的现代疫苗是如何相继问世并得到应用的,它们如何挽救无数人的性命,又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更重要的是,安全、有效的疫苗如同精准的手术刀,可以定向清除有害微生物而不破坏有益微生物,由此避免抗生素耐药性带来的恶果,带给我们成功对抗源源不断的变异新病毒的希望。
|
|
|
《游美札记》
|
作者:(英)狄更斯(Charles Dickens)著 张谷若译
索书号:I561.64/9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简介:一八四二年一月到六月,只有三十岁的狄更斯接受美国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等朋友的邀请赴美游历,长篇游记兼特写《游美札记》就是狄更斯此次访问美国的主要成果。这次游历,他曾访问东海岸的波士顿、纽约和费城等大城市,向南到过里奇芒德,向西一直到圣路易,向北一直到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在历时半载的游历当中,年轻的作家通过参观、访问、公众集会和私人会晤,广泛接触了上至总统下至车夫的美国各阶层人士,逐一记录了作家的经历、见闻和观感。对于这个生机勃勃的年轻共和国,狄更斯既有叹赏又有抨击,尤其是对于美国式的粗糙、庸俗风气,过度浓重的唯利是图氛围以及野蛮的蓄奴制度、对印第安人的残酷征服,狄更斯处处给予了显微镜式观照和批判,这和那位致力于描绘镀金时代、同样尖酸刻薄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如出一辙。北美之行也成为长篇小说《马丁·瞿述伟》的重要灵感来源。《游美札记》是狄更斯最重要的游记作品,对于直观地感受十九世纪中叶北美大陆的社会状况和风土人情,近距离地了解狄更斯的思想态度和立场观点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
|
|
《生活的艺术》
|
作者:林语堂
索书号:I267/290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介:林语堂在书中谈论了庄子的淡泊,赞扬了陶渊明的闲适,诵读了《归去来兮辞》,还讲解了《圣经》故事,谈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等等。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方式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
|
|
《五四运动史》
|
作者:(美)周策纵著 陈永明,张静译
索书号:K261.107/11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简介: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集中细致地描述了五四运动的成因、社会支持力量和发展经过,厘清了由学生发动的“五四”事件如何一步步扩展为一场全国性的政治爱国运动;下编剖析了五四运动对政治、社会、文学和思想领域的影响,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以及当时的各种社会政治思潮。
|
|
|
《人世间》
|
作者:梁晓声著
索书号:I247.57/2584:2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简介:作品以北方省会城市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写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艺术而雄辩地展现了平民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生努力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步,堪称一部“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作者感同身受,满怀深情,立足底层,直指人心,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作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部长篇小说佳作。
|
|
|
《艺术的慰藉》
|
作者:(英)阿兰·德波顿,(澳)约翰·阿姆斯特朗著 陈信宏译
索书号:J-49/13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简介:人们常常说道,艺术非常重要,却很少有人告诉我们它之所以重要的确切原因。现在,流行文化领域的两位权威人士阿兰·德波顿与约翰·阿姆斯特朗将解答这一困扰我们的平凡的难题。 我的工作为什么没有给我带来更多的满足感? 别人的生活为什么看上去更加光鲜亮丽? 我应该如何改善与恋人之间的关系? 政治为什么总令人沮丧? …… 阿兰·德波顿选择150件经典绘画、建筑与设计作品,在“爱情”“自然”“金钱”“政治”四大主题之间恣意穿插,深邃、机智、生动地以一种全新的角度阐述艺术的功能:艺术可以是一种疗愈方式,为人生的诸多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安然地面对人类最终的命运。
|
|
|
《先生们》
|
作者:李辉著
索书号:K825.41/5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简介:本书图文并茂地记录了著名作家、人文学者李辉与冰心、梁漱溟、沈从文、巴金、黄永玉、汪曾祺、黄裳、贾植芳等30多位重量级文化大师长达半个世纪的交往过程。与其他传记类图书不同,李辉在讲述他与这些先生交往时除了传统的回忆、记录外,更多地着墨于先生为人、做学的态度和精神上,一件件小事背后渗透了当时社会的风气与文人风骨,从而使一位位大家们的名字立体了起来,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本书还刊有作者私藏的珍贵照片和手札,图文结合,相得益彰。从他们日常往来的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文坛名宿不为外人知的真性情和人格光芒。
|
|
|
《学以为己:传统中国的教育》
|
作者:李弘祺著
索书号:G52/21:1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介: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引言:中国教育的理想与重要主题”“中国传统教育制度:学校与考试”“中国教育的思想史”“历代教育内容的演变和学习的乐趣”“识字教育、家族教育以及技术教育”“学生的理想与现实”等七章。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国学成果奖”(史部),被日本学者誉为“活跃于当今世界治中国教育及科举史之第一人者”的代表作。入选《光明日报》《新京报·书评周刊》《中华读书报》《中国教育报》《出版人》等媒体的重量级年中/年末榜单。
|
|
|
《旧租界》
|
作者:肖克凡著
索书号:I247.57/2810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简介:本书是一部长篇小说, 为“中国专业作家小说典藏文库·肖克凡卷”之一种。小说记述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 天津旧租界内各色人物的命运和心态。既有那个时代天津的风土人情, 又有新社会的时代气息。作者善于塑造人物, 语言也富有天津人的独特韵味。小说写得非常真实、生动, 尤其作者写出了逆境中人性的温暖和普通百姓的善良与坚韧, 以及对未来的向往。小说写得非常自然、冷静、朴实、真实而富于思考。作者的文笔老到, 尤其对人物的观察与把握非常到位, 是一部有特色有风格又好读的作品。该书被列入“中国文学创作出版精品工程” ,是作家出版社重点推出的作品。
|
|
|
《羊脂球》
|
作者:(法)莫泊桑著 柳鸣九译
索书号:I565.44/55-3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简介:《羊脂球》是脍灸人口的名篇,这是一篇以真实事件为素材的小说。作家通过对普法战争期间一辆驿车上的乘客的描写,刻画了当时法国社会各阶层人物面对战争和危难时的态度和立场。车子里的乘客就好比一个社会,有贵族、商人、政客、修女这些体面人,还有一位被人不齿的妓女羊脂球。面对敌人的淫威,卑贱的羊脂球却远比那些有身份的人更有骨气。那些人为了个人安危而逼迫羊脂球作出自我牺牲。反过来,他们又对羊脂球横加唾弃。小说塑造了普法战争期间处于社会底层及上层社会人们的多样生活状态,其中对小市民爱慕虚荣、贪婪自私、虚假伪善等特点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力作。全书风格冷峻戏谑、人物刻画入木三分,杰出的艺术才能令其与契诃夫、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
|
|
《围城》
|
作者:钱钟书著
索书号:I246.57/87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简介: 《围城》是一部有重量的长篇小说,说它是婚恋小说或者是知识分子心理小说,恐怕都失之轻浅。辛辣的讽刺,尖锐的嘲弄以及对生活本身的批判,时常来源于对生活的美好要求。我们来翻翻小说的结尾,万念俱灰的方鸿渐回到萧条破碎的家,昏昏然倒在床上,陷入“人生”原始的睡,同时也是死的样品。就在这时,那顽固倒错的老钟响起来了,这个充满象征意味的细节,是作者对一个时代人生的评判,刺激之准狠,令人称道,其积极意义,不在《儒林外史》之下。这是作者在困顿之中“锱铢积累”而成的,小说“从他熟悉的时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取材。但组成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全属虚构。尽管某几个角色稍有真人的影子,事情都子虚乌有;某些情节略具真实,人物却全是捏造的。”(杨绛《记钱钟书与 围城 》)比如方鸿渐取材于两个亲戚:一个志大才疏,常满腹牢骚;一个狂妄自大,爱自吹自擂。但两个人都没有方鸿渐的经历,倒是作者自己的经历,比如出国留学、担任大学教授,与作品有相合之处,作者可能从他们身上获得了些启示,但并不能对号入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