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禅城校区举办教师发展沙龙暨青年教师座谈会,同步征求教师对党员、干部、学院领导班子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意见建议。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全体党员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副院长王艳主持。
学思践悟:筑牢作风根基再出发
会议伊始,学院党总支书记盛超再次强调了学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部署要求,要求全体党员教师要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师德师风的重要抓手,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教学科研工作的实际行动。她指出,青年教师正处于职业发展关键期,更要坚守教育初心,以优良作风涵养育人情怀,在教学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在科研探索中保持严谨态度,切实将作风建设融入职业成长全过程。
经验传承:多维分享点亮成长之路
在教学科研经验交流环节,四位老中青教师代表分别围绕教学方法论、课题申报、学生指导、教师成长等领域分享深耕经验。在教学方法论层面,李愿来老师分享以“逻辑思维”讲清道理、阐明理论,建议青年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融入问题链构建、案例分层解析等技巧,让知识传授更具体系性。课题申报环节,胡朝老师结合自身经历,从选题前瞻性、论证严谨性、成果转化可行性等维度,为青年教师破解“科研立项难”的迷思。在学生指导方面,黄玉华老师提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理念,将“选题权、决策权、实践权”交还学生的指导模式,既激发了青年学子的创新活力,也让教师从“参赛指导者”转变为“成长陪伴者”。在青年教师成长话题中,董怡菲老师结合自身的蜕变轨迹,通过真挚的成长故事为青年教师缓解职业焦虑、提供心灵共鸣,更为年轻教师树立了可触可及的榜样目标。
青年教师发声:敞心扉提诉求共谋发展
在青年教师专场交流中,四十周岁以下教师围绕职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和党员、干部、学院领导班子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等方面踊跃发言。贯彻群众路线、教学竞赛筹备、考核制度解读、发展赛道选择等成为热议话题。
贯彻群众路线方面,有教师建议学院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教学能力方面,有教师提出教学比赛筹备策略及课堂状态调整等困惑;职业发展上,围绕科研与教学的赛道选择、科研内卷应对及培训体系建设等展开探讨;学院治理领域,针对制度稳定性、行政效率、学风建设及班级管理等问题,提出搭建政策解读平台、筹备班主任工作坊等具体建议,充分展现青年教师对个人成长与学院发展的双重关切。
学院回应:系统施策共解发展之问
针对青年教师提出的20余项问题与建议,院长曹峰进行系统性回应,明确“双轨解决机制”:一方面建立“部门速办清单”,对制度文件打包发放、交通补贴规范执行等即时性问题,要求办公室尽快落实;另一方面构建“校院协同通道”,针对课题认定标准、教学评价指标等需要上级协调的事项,持续跟进解决。他以“认知-态度-行动”成长模型寄语青年教师:“要以‘功不唐捐’的信念看待积累,在完成每一项任务中锤炼本领;以‘换位思考’的智慧处理关系,在理解学院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积极建言;以‘提前布局’的意识规划职业,用实实在在的教学成果、科研业绩提升话语权。”他特别强调,学院将持续完善“老带新结对机制”“学术沙龙常态化机制”“教学竞赛培育机制”,为青年教师搭建更广阔的成长舞台。
总结部署:以优良作风护航事业发展
盛超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此次沙龙既是一次业务交流的“加油站”,更是一次作风建设的“推进会”。全体教师要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将学习教育与职业发展紧密结合:一要强化规矩意识,严守师德规范,在教学科研中保持清正教风;二要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青年教师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学院作风建设的重要检验;三要注重传承创新,老教师做好“传帮带”,青年教师主动担当作为,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生态。她表示,学院后续将定期举办学科研修、教学案例工作坊等活动,持续优化“传帮带”机制,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落地见效,助力教师在职业发展道路上轻装上阵、行稳致远。
此次“双主题”座谈会通过“理论学习-经验传递-问题剖析-策略共商”模式,既彰显了学院对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视,也为深化作风建设注入新动能。全体教师将以更优良的作风、更饱满的热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为学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一审:熊梦秋 二审:王艳 三审:盛超 图:熊梦秋)
会议现场